在《花容》展中,平賀茉莉結合藝術與傳統日本表演技藝:能劇,延伸展覽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花容》裝置藝術,象徵對於最後一朵花的記憶,此裝置由玻璃鋼和鐵鑄造而成;其餘作品則以鐵的各種材料,呈現多樣尺寸的花。
作品《花容》連接著名能劇「巴」的世界觀,延伸出藝術家的原創故事,存在的暫留性和真相透過水...
平賀茉莉
2021.01.01-2021.12.31 特別企劃
在《花容》展中,平賀茉莉結合藝術與傳統日本表演技藝:能劇,延伸展覽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花容》裝置藝術,象徵對於最後一朵花的記憶,此裝置由玻璃鋼和鐵鑄造而成;其餘作品則以鐵的各種材料,呈現多樣尺寸的花。
作品《花容》連接著名能劇「巴」的世界觀,延伸出藝術家的原創故事,存在的暫留性和真相透過水...
延續著熟稔的陶瓷製程開始,以視覺近似纖維質感的陶瓷來描述日常裡的樣態。
文字用來記錄生活裡大小事物、表達意識,簡化了圖像轉化成書寫符號。從日常生活平庸瑣碎的事物中,反覆、累積、收集現實裡片段時光。看似平凡無奇生活樣態,反覆進行,淺意識裡默默紀錄下了一層層未經修飾的圖像。當文字讀到盡頭時,那些文...
顧上翎
2020.01.21-2020.04.26 特別企劃
延續著熟稔的陶瓷製程開始,以視覺近似纖維質感的陶瓷來描述日常裡的樣態。
文字用來記錄生活裡大小事物、表達意識,簡化了圖像轉化成書寫符號。從日常生活平庸瑣碎的事物中,反覆、累積、收集現實裡片段時光。看似平凡無奇生活樣態,反覆進行,淺意識裡默默紀錄下了一層層未經修飾的圖像。當文字讀到盡頭時,那些文...
「對於在東方成長的我們,從何時開始,世界美感主宰著我們對於欣賞的理解,東方所有熟悉的事物,在主流趨勢的對應下成為一種異國文化。當今世界版圖正在重洗,疆界被重新定義,是否這個時代,需要我們一起去面對屬於新世代全球文化的議題?」
藝術出版
「對於在東方成長的我們,從何時開始,世界美感主宰著我們對於欣賞的理解,東方所有熟悉的事物,在主流趨勢的對應下成為一種異國文化。當今世界版圖正在重洗,疆界被重新定義,是否這個時代,需要我們一起去面對屬於新世代全球文化的議題?」
本展「語音」,為藝術家鎌田治朗於台灣的首次重要個展。過去 20 年來,藝術家 投入眾多關於「視覺經驗」的實驗,透過有效調度一系列表現性的技法,以反射與作品的對話性做為實驗目的,在眾多國際大展中鎌田治朗已區隔出一塊獨特的定位。以「語音」為命題,是以聲音、態度、個人識別與表現為本質,指向一個持續進行且被保存的故事。
藝術出版
本展「語音」,為藝術家鎌田治朗於台灣的首次重要個展。過去 20 年來,藝術家 投入眾多關於「視覺經驗」的實驗,透過有效調度一系列表現性的技法,以反射與作品的對話性做為實驗目的,在眾多國際大展中鎌田治朗已區隔出一塊獨特的定位。以「語音」為命題,是以聲音、態度、個人識別與表現為本質,指向一個持續進行且被保存的故事。
蕭勤1935年出生於上海,國家文藝獎得主,東方畫會創始人,亦為 「PUNTO - 龐圖國際藝術運動」 (1961-)創始者周知世界,首位以東方哲思、內觀自省的思想,創造中外人文思想交流的共通途徑。通過繪畫的淬煉,蕭勤一生不斷追尋天人合一,回歸心性,探求純粹而深刻的生命意涵並藉著自然無為的筆勢以及直覺色彩創造出 「空靈空間」 。
藝術出版
蕭勤1935年出生於上海,國家文藝獎得主,東方畫會創始人,亦為 「PUNTO - 龐圖國際藝術運動」 (1961-)創始者周知世界,首位以東方哲思、內觀自省的思想,創造中外人文思想交流的共通途徑。通過繪畫的淬煉,蕭勤一生不斷追尋天人合一,回歸心性,探求純粹而深刻的生命意涵並藉著自然無為的筆勢以及直覺色彩創造出 「空靈空間」 。
法蘭茲・貝特(Franz Bette)在弗里德里希・貝克爾(Friedrich Becker)的指導下於1960年代開始研究金工。 因此,他早期作品的特點即為幾何形式;在相互交融的同時仍然可以移動的“動態首飾”。法蘭茲・貝特(Frazn Bette)的作品展現出自為、有機的特質。結構與內容相輔相成,並未刻意安排,各元素之間以一種天然諭示的方式相遇相織-只因天時地利,設計於是水到渠成。
藝術出版
法蘭茲・貝特(Franz Bette)在弗里德里希・貝克爾(Friedrich Becker)的指導下於1960年代開始研究金工。 因此,他早期作品的特點即為幾何形式;在相互交融的同時仍然可以移動的“動態首飾”。法蘭茲・貝特(Frazn Bette)的作品展現出自為、有機的特質。結構與內容相輔相成,並未刻意安排,各元素之間以一種天然諭示的方式相遇相織-只因天時地利,設計於是水到渠成。